砍人家山上的树

....日本的山上长着茂密的树,但他们是个资源小国,因此制定了法令,不准砍自己山上的树。他们的木材都是进口的,用的全是人家山上砍的树。

....由此想到了创作。创作也好像在砍树,不是砍自己山上的树,就是砍人家山上的树。砍树当然砍长自己山上的容易,一是熟悉情况,二是就在自己的眼鼻子底下,驾轻就熟,省力又省时。因此多数的人都在砍自己山上的树──写自己的生活,婚姻的、情感的、身世的、身体的等等,其中难免要涉及自己的隐私。

....有的人,看起来在作品中尽可能地隐去了自己,但他(她)能隐去自己的身份,却隐不去其附在作品中人物身上的自己的影子。不仅作品中的许多情节取材于自身的经历,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,以及说话的语气、腔调等一招一式,都明显地打着作者本人的烙印。这样的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。尼.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就是这么一本写他自己的书。尽管这不是一本自传体小说,但作品主人公保尔. 柯察金却和作者本人如出一辙,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。

....写自己,当然无可非议;更何况几乎所有的纯文学作家都是从写自己开始的。只是山头再大,长的树木再多,也总是有限的,难免有砍尽伐绝的一天。因此不少人在将自己的东西出售一空后,就消声匿迹,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。人们常说的江郎才尽,也有"材尽"的因素,自己将自己的山头砍成了光秃秃的不毛之地,便再拿不出一树一枝了。

....为了保护自己有限的资源,我们其实也应该大力提倡去砍人家山上的树。这并没有掠夺的意思。因为生活中的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个长着树木的山头,如果将所有这些树木加在一起,那该是多么浩瀚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啊,不去砍也就白白扔那儿了。

....有的作家有心理障碍,他们不敢走出自己的山头,担心到了人家的山上会无从下手;有的作家目光短浅,只看见自己山上长着树木,却看不见远处别的山头长着更加葱茏的树林。这些作家都只会把目光盯住自己山上的那几棵树,心里算计着今天砍哪一棵,明天再砍哪一棵。树木越来越少,有的往往等不到成材也不得不举起了斧头。

....一个出色的作家应该是砍人家山上的树的高手。他们不辞辛劳,走出自己的山头,去远处的林子采伐。走得越远,收获往往也就越大。他们懂得保护自己的资源,读书和修身养心使得自己的那一片树木更加茁壮葱茏。他们汲取枝繁叶茂的土地上的精气,因而变得更加滋润,灵气十足,这就是钟灵毓秀的道理。这样的作家不仅是勤劳的,也是目光远大,极有悟心的。

....一个女人卧轨的惨剧,令托尔斯泰写出了不朽的《安娜. 卡列尼娜》;一个七十年代流传于市井的关于某国民党要员的情妇的故事,又触动了王安忆写《长恨歌》的灵感。

....一个善于采伐的作家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所听到见到的每一件事的,他们的视野极其广阔,他们还能感应来自远山的呼唤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6.10.6

[返回]